
保持血管年輕 減低風險因素
血液說:「咦?近來血管愈來愈窄,好像不夠位置讓我流過,是不是阻塞了?」血管說:「當然!主人年紀愈來愈大,又經常吸煙,血壓、膽固醇又高,又有糖尿病,多樣加在一起,血管想不老化都很難啦!」保持血管年輕比外貌年輕更為重要,有助減低患嚴重疾病的危機,身心皆健康。
血管是用以運送血液的管道,屬於循環系統的一部分,而循環系統的功能,就是把血液輸送到全身各器官和組織中,從而確保人體營養物質的需要;依運輸方向而定可分為動脈、靜脈及微血管。動脈從心臟把血液帶至身體組織,而靜脈則將血液由組織間帶回心臟,至於微血管則連接動脈與靜脈。
血管隨年紀增長老化
據心臟科專科醫生郭妙芳指,血管分佈於人體各個部分,而隨著年紀增長,血管內壁會增厚及老化,其功能便會受到影響,這時血管可能出現粥樣斑塊,使血管閉塞,血液便無法流通。若血管功能真的出現問題,不論是血管硬化,還是動脈管腔變小或閉塞,都足以影響該動脈所分佈的組織器官的血液供應,後果可大可小。
郭醫生舉例說:「例如當冠狀動脈血管硬化或閉塞,可引起心絞痛、心臟病發、冠心病等,嚴重更有生命危險;若慢性血管閉塞則可導致心律不正、慢性心臟衰竭等;腦動脈閉塞會引致中風;而下肢動脈阻塞會造成大小腿酸痛或麻痹,嚴重者更引致腳部潰爛或受細菌感染壞死。」
預防要因應風險因素
血管除了因年齡而老化之外,郭醫生表示還有其他風險因素會加劇血管老化。她說:「一般而言,吸煙人士、糖尿病患者、膽固醇過高、血壓高,也會較容易造成血管老化。」她解釋指:「由於高血壓與粥樣斑塊有密切的關係,若一個人長期處於高血壓的狀態,血液中的成分很容易滲透到血管的內側,損害血管;另外,膽固醇亦是導致血管硬化及心臟病的主因之一,由於膽固醇是一種脂肪,如果血液中的膽固醇過高的話,便可能積聚於血管內壁,久而久之,便會造成血管狹窄甚至血管閉塞等問題。」
由於這些風險因素會加速血管老化,故此,要預防並保持血管年輕,當然要從根本做起。郭醫生認為最重要還是避免風險因素,即不吸煙、控制血壓及膽固醇,至於常運動也可以減低血管老化的速度,郭醫生建議每星期應進行三次,每次超過三十分鐘的帶氧運動。另外,大家亦可因應需要,定期進行身體檢查,以確保血管運作正常,以免到出現毛病才發現,預防勝於治療。
來源:太陽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