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体中文

腦血管病變 年紀大機會高

腦血管病變的機率,隨著年紀增長,發生機會也跟著上升。署立豐原醫院復健科醫師蘇希洵表示,腦血管病變不只會發生在老人家身上,也會因為個人遺傳因素、各種疾病或生活因素而發生,令人憂心的是,年輕人發生腦血管病變也常常碰得到,所以,民眾千萬不要忽略了腦血管病變所帶來的潛在生命風險。

蘇希洵醫師指出,高血壓並不是老年人才會發生的疾病,高血壓跟遺傳因子有很大的關連性,但特別的是,因高血壓造成腦血管破壞不是短期影響,而是數十年累積下來的影響,由於時間太長,所以才會讓民眾往往忘了它的存在。

建議若有高血壓家族病史,民眾要控制血壓的時間點不要等到四、五十歲健檢發現時才開始,而是從三十歲就必須妥善控制血壓,如此一來,腦血管就可以減少長期破壞所產生的病變,而發生腦血管病變的機會也就跟著降低很多。

腦血管病變令人聞之喪膽,更何況還有後遺症!署立豐原醫院復健科醫師蘇希洵表示,就算經過神經內科或神經外科治療,但事實上,壞死的腦組織根本無法再生,所以患者會因為中風位置及範圍的不同,而留下一些後遺症,這些後遺症,會帶給患者很大的衝擊,建議最好及早接受復健,以恢復身體部分功能。

蘇希洵醫師指出,復健科醫師經常被患者家屬問到的問題就是,患者到底會不會完全康復?剛中風的患者、家屬一般無法接受神經損傷無法恢復的事實,患者家屬往往尋求各種不同管道,讓患者接受偏方或是所謂的特效藥治療,不過,這種方式只會被騙走大筆金錢,甚至有些藥物還是會造成身體傷害。蘇希洵醫師進一步指出,就算是患者擁有龐大的財富、金錢,但是在面對神經損傷的部分,其實跟一般老百姓沒兩樣,有錢人治療法跟平民百姓接受的治療法沒有什麼不一樣,坦白說,花錢買偏方或是買特效藥,對於已經受損的神經完全沒有好處,反而可能只有壞處。

腦血管病變得後遺症只能使用復健治療,然而,現在並沒有任何藥物或手術可以使壞死的神經組織完全恢復功能,復健的目標是在於訓練「殘存」的神經系統而已,讓患者重新學習,希望能讓患者達到最佳的運動功能、語言功能及自我照顧能力。

目前醫療科技進步,但仍無法移植神經系統,患者只能透過訓練來改善生活品質,原因在於人類神經系統仍然存有一定程度的訓練潛力,經過復健治療後可以使一些從未使用過的神經元或傳導路徑活化,這就是進行復健的目的所在。

來源: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/台北報導 日期:2011/10/05

君客億國際有限公司  客服專線0800-298-111